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真正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日期:2020-09-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双鸭山市政协主席  张振伟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农业产业化体系初具规模。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仍存在着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链条太短,科技含量不高,加工率和附加值低,资产闲置率过高等问题,另外,由于政策扶持不到位,融资和吸引社会资本能力弱等等因素导致我省农产品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现象普遍,大量“原字号”农副产品销往省外经加工后回流我省,造成税收流失、人员就业压力等问题。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进我省农夫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暖企稳企保就业,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有关惠企政策,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巩固好、扶持好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的服务机制,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政策方面支持。积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向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投资,特别是要积极吸引一些国内外龙头加工企业的投资,引进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

二、认真做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整体规划。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围绕制约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的瓶颈、短板、弱项和难点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测算目标指标,聘请国内知名咨询机构,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对于指导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另外,认真研究落实国家近期对农业工作提出的加强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指导性意见等重要论述、重要理论,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能够进一步助力我省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发展。

三、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产业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接二连三”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向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链下游拓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内引外联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突出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项目集群发展。

四、加强品牌创建和农产品营销宣传推介扩大影响。举全省之力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建议省委省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打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创新品牌,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的辐射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围绕电商销售、实体销售、对接销售、展示销售、对外销售等,充分运用农超对接、线上营销、集团定制等新模式,大力开拓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平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依赖于农产品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决定着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增值能力,精深加工程度越高,增值能力越强,增加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

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的认定要突出其带动能力、市场扩张力和对本地农产品的“一桶装”能力。切实加强对中农电力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评价和服务,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要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逐步形成玉米、水稻、大豆加工等为主的主导产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