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让娃娃成为实施垃圾分类的“大使”


日期:2019-09-29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陶福胜


早在2000年,我国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却陷入了原地打转的窘境,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与居民环保意识的淡薄形成强烈对比。目前,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总体目标:2019年将在13个市地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地区行政村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扩大覆盖范围,陆续延伸至县(市)及建制镇;2020年底前,所有县(市)、建制镇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到2025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垃圾分类在我省已提上日程,那么,垃圾分类这场久攻不下的拉锯战,该如何打?答案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强烈认同和良好氛围。

一、“从娃娃抓起”就是从源头治理,垃圾分类科普教育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并赞扬垃圾分类,称这项工作是“新时尚”。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指示和明确要求,提高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站位。垃圾分类的意识大家已经有了,但要把意识变成时刻遵循的行为习惯,还有待时日。成年人的意识在短时间内又很难转变、随手乱丢垃圾的陋习又难以纠正。要培养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打蛇打七寸,治病要治本。“从娃娃抓起”,就是从源头治理。

二、培养娃娃参与垃圾分类,是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

开展环保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行探索的地区提供了一条有益的经验: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

(一)德国:习惯成自然,连小孩子也不会弄错

一般家庭住宅楼都设有专门的室内或室外垃圾房用于放置各类垃圾箱。张贴有比较形象的垃圾分类说明,用以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四种颜色,四个投入口,醒目地标有玻璃、纸张、果壳和包装材料,图文并茂,就连小孩子也不会弄错。

(二)保加利亚: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投产的一处现代化垃圾处理中心,专门建有儿童互动教育中心,用于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300平方米的互动教育中心分为三个区域。其中第二个区域是培养孩童环保意识区,主要让儿童学习如何区分并将塑料、纸张、玻璃和金属等放入不同颜色的回收箱中。

(三)江苏: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江苏苏州六合区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区级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区1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行动起来,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中,动了真格。

三、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切口,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现阶段传统应试教育着重于知识的传递,在垃圾分类意识培养方面比较薄弱,科普教育作为非正式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普及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议借助科普的力量,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切口,从小培养,以点带面,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一)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深入校园

编教材、做绘本、写儿歌、办夏令营……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形式,把垃圾分类的观念像种子一样植入学生心田,让他们形成习惯。

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课程,采取课程学习、举办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垃圾分类进入教材、走入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内容之一,而不是目前仅在素质教育中有所提及。

学校还可以设计综合性环保课程。如:《可怕的废电池》,通过一节课让青少年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还可开展一次废旧电池回收宣传活动。

(二)父母做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孩子

垃圾分类并不是多放几个垃圾桶这么简单,而是应该成为每个市民的生活方式,在帮助儿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方面,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孩子。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从幼儿阶段就灌输垃圾分类知识,等到“小手”们逐渐长成“大手”后,才能有意识和力量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通过展览、讲座、游戏、实验、竞赛等科普手段营造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1.举办科普展览。科普展览在整体上要切合主题,展览设置的目的性要明确,内容可以设置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实物图片、手工画作、现场分类的展示台,同时也可以设立一个个科普展品让孩子直观学习。

2.科普互动游戏。科普游戏在传统游戏娱乐性的基础上加入知识普及的功能,并且有意识地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娱乐性的占有比例,更加注重游戏过程中参与者的所思所得。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熟记知识点,理解科学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活动实验的天性,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把垃圾分类知识传递给青少年。

3.开展科普小课堂。科普讲解小课堂有别于学校教育的严谨拘束,学生相对随意,氛围轻松愉悦,讲解员和小朋友比起师生关系更像是好朋友聚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小朋友对于身边事物进行讲述、补充,无论小朋友表现如何,都会鼓励他们,科普课堂的目的是能够让孩子认识到环保重要性,知道如何去垃圾分类。

4.推广少儿科普图书。少儿科普图书不仅向孩子们传播科学知识,更向孩子们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比如《垃圾的故事》,采取将科学知识融会在故事中的形式,通过浅显的讲述解答科学知识,文字质朴,语言少儿化,风格幽默,在寓教于乐之中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理念“植入”少年儿童心中。

5.举办科普竞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举办“垃圾分类我能行”等竞赛。向幼儿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设置专业科普机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机构组织实施,需要有志于此项工作的人员的不懈努力,应设置可以长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教育的专业机构,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方法、培养垃圾分类志愿者,提高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