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垃圾统筹处理体系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日期:2019-09-29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黑河市政府副市长  陈晓杰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生态环境遭遇重大威胁。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生活条件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河市推进垃圾分类情况

近日,黑河市制定了《黑河市区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工作实施方案》《黑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按照“建体系、整区域、提能力、重实效”的路径,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监管评估、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力度、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体制机制、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八项内容及监督考核,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综合循环利用体系;在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方面,以黑河市区及以生活垃圾处理厂为中心,周围40公里半径内的行政村作为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范围,建立“村、乡、区、市”四级联动的“收、运、处”一体化系统,以“市立标先行,区对标实行”的方式加快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程,促进城乡环境明显改观,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

二、关于农村垃圾统筹处理的思考

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也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长期以来都是随意处置或当做有机肥料,从随意混放改为分类投放,短时间内改变农村生活习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涉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垃圾处理机制的建立等硬环境,还涉及村民综合素质提升的软环境。黑河市以及国内一些城市是通过将市区及近郊村屯垃圾纳入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体系处置,远郊村屯垃圾分类逐步推进。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应服务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目标,以保洁为基础,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完善综合处理体系,促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关键是源头治理,源头治理关键在村民对垃圾分类认知。一是地毯式宣传。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站、新媒体、村屯广播等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入户宣传、发放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宣传片、墙体标语、各类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与分类,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村民思想认识。二是引导式宣传。在有条件的乡镇或村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利用好“爱国卫生月”、志愿服务等宣传活动载体,促进村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垃圾处理与分类工作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文明办、妇联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村屯”等评比活动,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三是激励式宣传。建立家庭垃圾分类积分机制,为每户村民家庭制作独立的二维识别码或者登记在册,把二维识别码或登记在册数据作为村民家庭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积分方式,由村委会或垃圾保洁分拣员负责对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扫码或登记积分,定期公示积分并兑现实物,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二)强力优化环境,夯实分类基础。需要尽快在村屯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快垃圾分类治理。一是清理生活垃圾,取消农村垃圾集中堆放点,配备满足分类品种需求、标识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统筹建设一些垃圾中运站和压缩站,采取“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进行处理,有效保障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运输。二是清理河流沟渠,将村内河流沟渠纳入河长制常态化管理,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减少源头排放;对河塘沟渠进行登记造册,加大管理保护监管力度,确保达到水中无污泥堆积、水岸两侧无垃圾、河道畅通无障碍。三是清理庭院内外杂物,庭院环境事关家家户户,直接代表着村屯形象,注重发挥村委会作用,清理整治乱设广告牌、乱停车辆等行为,彻底拆除残垣断壁、无人居住破旧危房、私搭乱建并占用公共空间的违规房屋,清除风化腐烂及废弃无主的柴草垛,在村外集中、有序堆放村民柴草垛。四是清理废弃物,清理整治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弃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禁止随意焚烧等行为,规范村屯小型畜禽散养行为,禁止大型畜禽、规模养殖进村,抓好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三)强制垃圾分类,促进习惯养成。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德国用40年多年,日本用20几年,垃圾分类才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和上海是国内最国际化的城市,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城市,北京自2000年就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2年施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实施7年来,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能够准确投放厨余垃圾的居民也仅有两成;上海自1996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在推行垃圾分类20多年后,今年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所以说,推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从个人自愿方向性到自觉行动力需要长时间才能养成,现阶段更需要采取强制措施。一是健全考核机制。把垃圾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市、县、乡三级政府及乡村干部的工作考核。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对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等不良行为的约束,促使村民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相结合,设立垃圾分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励资金,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开展居民、保洁员评比奖励,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按照村屯常住人口的一定比例配齐保洁分拣员,落实保洁分拣工作经费,明确保洁分拣员职责,确保垃圾收集分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构建多渠道分类机制。在村屯投放图文并茂、不同颜色的适合村民识别的垃圾分类设施。依托志愿者队伍和村两委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指导队伍,提高村民辨别垃圾分类能力。单独回收处理乡村医疗垃圾、废农药器皿等有害物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破旧衣物、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电器等垃圾,建立以旧换新、废品收购等回收机制,从源头控制农村垃圾的产生。大力招商引进生物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对农村秸秆、牲畜粪便等进行回收利用,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循环经济水平。四是实施先易后难的推进方法。为便于村民接受垃圾分类,更避免村民分类“迷糊”,导致无用分类,可以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第一阶段“粗分”,先让村民按照“能否腐烂”、“干湿”、“是否可回收”、“是否有害”等容易分辨的标准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保洁分拣员在村民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逐步通过正面引导、鼓励以及合理有效的约束力,促进村民丰富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分类习惯。第二阶段“细分”,细化垃圾分类标准,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鼓励资源回收,做到垃圾分类全覆盖。第三阶段“精分”,根据各地垃圾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能力,精分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化为直接回收利用垃圾和间接回收利用垃圾,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