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产业 精准发力 扎实推进贫困户可持续增收
日期:2018-09-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龙江县政协主席  张忠友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幅员面积6175平方公里,辖8镇6乡4个国营林场,总人口62万,是全国产粮大县、全省畜牧养殖大县,同时也是省级贫困县、国家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实施县份。龙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凝聚全县力量“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通过动态调整,截止2018年7月末,共识别贫困户4741户、10337人,贫困发生率为2.09%;未脱贫3395户、750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52%。2016年、2017年共退出贫困人口1346户、2836人,退出贫困村15个;今年计划退出贫困人口6190人、贫困村11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27%,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一、找准路径,推进到位。本着减少贫困户经营风险和保证持续增收的原则,结合县域主导产业,认真谋划产业扶贫。2013年,依托元盛公司,我县启动了《高档肉牛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将和牛改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扶贫重点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去年下半年,经多方考察和论证,综合分析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周边生产原料充足、人才技术充分保障等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覆盖的扶贫产业,全方位谋划,锁定高端,全链推进,保证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我们分别成立了县级高档肉牛产业、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牵头县领导,配齐配强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扶贫产业的宣传、组织、指导和服务,解决产业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免费服务、全程服务。同时,将产业扶贫纳入目标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共召开有关扶贫开发的会议30余次,今年以来已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8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2次,每次会议都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制定下发了《全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了包乡县领导、部门、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的职责。打造“1+3”群众工作法升级版,建立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民事代办员互通机制,实现农村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此外,配强27个驻村工作队和131个帮扶工作队,选派优秀干部295人;确定2639名帮扶责任人与474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成立11个专题工作组,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帮扶体系和责任体系。把扶志、扶智作为帮扶重点,加强贫困户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选树致富典型和实施脱贫奖补,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二、创新模式,机制到位。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针对贫困户的意愿和能力,创新扶贫模式,固化扶贫机制。在高档肉牛产业上,围绕普养和规模养殖,探索了“政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国有资产+龙头企业合作经营,保底收益,按比例分红”、“合作社+政府+金融机构,订单收购,保底收益”三种扶贫模式,目前共扶持贫困户1976户。在食用菌产业上,实施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分红+贫困户务工收入”扶贫模式,共建标准化大棚540栋,每栋带动贫困户20户,总计超万人,实现了全覆盖。通过县乡注资、购买菌袋、集中培植、分红续投,带动贫困户由政府扶持逐步转为自主投资,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瓜菜产业采取“合作社+产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全县共有44个瓜菜合作社参与扶贫,共带动贫困户320户,户均增收750元,占贫困户的6.7%。2018年重点推进1000户电商小菜园项目,其中泰国架豆亩收益5000元、红辣椒亩收益3000元、粘玉米亩收益650元。光伏产业建设发电项目10个,带动贫困户1053户,占贫困户的22.2%,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增收3000元。推动乡村特色扶贫产业铺天盖地,鼓励乡村发展杂粮种植、定制菜园和山羊、獭兔、野猪养殖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1653户,占贫困户的34.8%。此外,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全面落实护林员、保洁员政策,不断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各乡镇拓展了带地入社、基金入股、代耕服务、入社打工等一系列带贫模式,将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之中,注重产业叠加,通过多项收入,奠定了如期脱贫的坚实基础。

三、完善政策,支撑到位。坚持政策撬动,调整资金投向,在原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确保贫困户参与到产业中来。围绕和牛改良,针对购进基础母牛费用较高的实际,选择有养殖意愿和自筹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限定购买16月龄以上基础母牛2头,县财政每头给予补助3000元,交售时每头犊牛再奖励1000元,部分乡镇又进行了二次补助;鼓励企业让利于贫困户,元盛公司回收价格在原有高于市场20%的基础上,每公斤又上浮0.5元,每头犊牛再奖励改良户400元,切实增强政策的支撑力。围绕食用菌产业,为每名贫困人口提供启动资金2000元,无需参与经营管理即可分得红利800元。同时,强化金融扶贫,采用财政贴息和注入保证金等方式,探索实施了产业发展基金、“六位一体”、社贷户享、贫困户自贷四种金融扶贫模式,实现了扶贫资金成倍放大效应。

四、精细算账,收益到位。坚持超前思维,在每项产业实施之前,就算好算细收入账,让贫困户心里托底,让产业具有吸引力。在和牛改良收益上,产下一头犊牛饲养6个月,体重可达200公斤,元盛回收价格为36元/公斤,收益为7200元,加上每公斤再上浮0.5元计100元、见犊补母1000元、元盛奖励400元,总计毛收益为8700元,因犊牛体重大都会超过200公斤,毛收益在9000元左右。扣除母牛和犊牛饲养成本3000元,纯收入可达6000元,是普通黄牛牛犊的2倍。饲养周期一般为18个月,饲养2头基础母牛,年家庭纯收入达8000元,每户按3口人计算,年人均收入2660元。在食用菌产业收益上,每袋菌包可产干耳0.1斤,每斤回收价格40元,收益4元,除去菌包成本2元、管理费用0.8元、大棚成本0.4元,纯收益0.8元,每名贫困人口1000袋,共收入800元。同时,我们在合作社带动、牧场带动、大户带动等收益上,都实行保底分红,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到企业务工,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