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日期:2018-09-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齐齐哈尔市政协主席  杜军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把产业扶贫工作列为脱贫攻坚的八大重点任务之首。省委省政府对产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作为保证脱贫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关键,创新推进举措,给予政策支持,压紧压实责任,营造了浓厚的产业扶贫氛围,也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但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全省在产业扶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扶贫缺乏总体规划。尽管各地都有自己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但总体上看缺乏规划的问题比较突出,多注重从项目切入,而忽视对县域、镇域产业扶贫统筹谋划,对产业长远发展关注不够,对产业在市场上可能遇到的风险预控不足。有的地方即使有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大多也是2-3年近期规划,并且还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指导性、精准性较弱。

二是产业扶贫发展不均衡。部分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起步快,带贫效果突出。部分县(市)区产业发展基础弱、受思想认识、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扶贫产业发展单一,带贫能力不足,覆盖的增收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发展较好的县份也存在各乡镇、各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三是产业扶贫质效不高。一些项目推进较慢,带动能力不强,有的村只依靠扶贫资产收益分红,有的仅靠小规模种养殖,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产业支撑缺乏可持续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够突出。有的县产业扶贫项目同质化,大多数以种植合作社为主,有的县产业项目基础弱,起步晚,新上的产业项目带贫质效还没有充分显现。

四是利益联结尚需加强。部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政策还不了解,缺少参与意识,与贫困户的联结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够健全,有的还存在协议履行不规范、分配方式不清晰等问题。

五是扶贫产业规模不大。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同时,缺乏深加工增值和品牌效应带动,加之宣传和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初产品为主。另外,很多县区、乡镇没有成规模的电商销售平台,即使有利用率也不高,销售额不大。

当前,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市场配套体系不成熟、交通运输条件受制,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因此,不能简单把这些地区的产业扶贫和普通地区的产业发展等同起来考虑,更不能操之过急,要因地制宜、统筹考量、管控风险、稳中求进。为此建议:

(一)制定产业扶贫总体规划。省里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引领”基本原则,制定出台产业扶贫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导和要求市县乡村科学制定自身的产业扶贫中长期规划,做到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同时,要统筹谋划、综合考量全省各地市和县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区域化布局,避免出现某些地区产业无序发展、同质雷同,结果都不能达产达效,影响带贫作用的发挥。

(二)积极搭建营销平台。在省级层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和营销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配送、仓储等配套服务体系,补强冷链物流短板,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加快电商培育,瞄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支持引导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完善提升农村市场体系,使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方便快捷进入市场。

(三)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省里应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注入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省外资金参与到我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培育发展中来。同时,积极推广小院经济模式,鼓励贫困村和贫困户利用庭院发展“小种植、小畜牧、小加工、小院旅游”等特色项目,并在启动资金、市场营销、风险防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逐渐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强带动脱贫的能力。

(四)推动和强化院地合作。继续引导和加强贫困地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省科研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将贫困地区作为科研基地、实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同时在技术方面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产业扶贫的科技能力。

(五)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参与规模化经营,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要创新方式,解决好贫困户和企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问题,既保证贫困户真正收益,也不能挫伤企业在促进产业扶贫中的积极性。

总之,要落实好中央精神,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火起来”,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彻底拔掉“穷”根,真正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