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政协工作
日期:2018-08-02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七台河市政协主席  张建伟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人民性是政协固有的本质属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必然。人民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和关键,在理论上加深理解,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把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与人民政协的性质高度契合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有多个层面,就人民政协而言,认识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要从政协的性质定位出发,追溯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民政协理论中的逻辑起点。

(一)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人民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则反映出人民政协的产生由来和发展历程,它是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现实看,爱国统一战线涵盖的阶层和人员更加广义化,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可以这样理解,由这些人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时这些人也基本代表了中国人民。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政协的首要性质中已经非常明确。

(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政协全会期间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个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既是人民政协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体现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同时又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核心和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

(四)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民主的,二是有效率的,三是低运行成本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科学立场。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强调国家治理的政治性,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强调国家治理的人民性,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治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立场,强调国家治理的唯物史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三大立场是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的根本,也是人民政协始终坚持的政治原则。人民政协的三项基本职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都有定位和作用。比如,政治协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参政议政在科学民主决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决定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则是人民政协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

(五)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这一制度安排的中国特色。

二、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还存在需要加强的环节

(一)从委员自身来看。政协委员的民本意识和参与政协工作的主体意识都需要加强,对委员的教育和培训要更有针对性。要教育委员明晰自身的价值定位,要促使委员明确他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他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着身后的一个界别的群体。

(二)从界别作用来看。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征和特色。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使得现有界别设置与社会阶层分布不相匹配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加之政协界别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界别为纽带的协商议政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活跃,政协的界别特色体现得不够充分。地方政协多数没有专门的委员联络机构,委员完全交由专委会管理,一些界别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的专委会,不利于以界别开展活动。

(三)从组织形式来看。委员本身从群众中来,理应到群众中去,这也是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要求。如何通过有效的形式或机制把委员组织起来,与群众建立长期的联系,用履职为民的实际行动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是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的长期努力方向。

三、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委员产生机制和管理制度,增强委员的界别群众代表意识。一是完善界别协商推选委员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前提下,对人选进行科学的考察考核,并对正式人选在界别群众中公示,广泛听取意见,保证推选的公正性。二是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制度。不仅要对委员参加政协会议等履职活动进行考核,而且要对委员代表界别履职情况听取界别群众的意见。三是加强对政协委员界别意识的培训,培养委员立足本界别收集分析研究社情民意的能力。

(二)合理设置政协界别并加强界别建设,提高界别活动的组织化程度。首先是科学合理设置界别。其次要加强界别建设。在政协内设界别活动室等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定期召开界别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尊重并推广委员界别活动组以及界别委员实践中的创造。

(三)创新政协群众工作方式,进一步密切委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一要搭建协商平台,让群众走进政协。积极搭建协商民主新平台,邀请群众参加。二要下移工作重心,让政协走近群众。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通过建立政协委员社区工作站、社情民意联系点、设置委员信箱、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走访基层群众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群众联系。三要发挥主体作用,让委员联系群众。鼓励和组织委员立足本职岗位,经常走访联系本界别群众,争做联系群众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