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扫清发展障碍 使龙江营商环境再无“死角”
日期:2018-07-01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整顿作风,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流程再造”、“融转服”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等做法值得宣传、借鉴。但有些问题仍是阻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接权”能力不足,权利“放下来、接不住”。虽然职能、责任、权力下放了,但人员(编制)、经费、技术、设备等没有相应下放,放下来的事项管不好。一方面,基层单位人员编制紧张、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化能力不强,不能够充分承接全部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干部没有真正从“管控”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基层单位容易出现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不到位、不充分等现象。

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一方面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申请人前序流程提交的材料仍需在后续审批环节重复提交;另一方面部门信息化建设不同步,尚未形成全省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制约了相关改革任务的深入推进落实。

三是部分环节“简政”不彻底,仍存在浪费资源和人力现象。经调研了解,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方面为企业提供很大便利,但由于没有电子证书,纸质证书需邮寄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财力、人力浪费。

四是监督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只规定了办结时间,但对能办不办、拖着不办的问题,缺乏追责机制和刚性约束。加之信息化水平滞后,无论是上级监督、社会监督,还是群众监督都很困难。

如何切实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是我们应该持续深入思考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造“五个好作风”是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建议:

(一)审批权限的下放要与“人财物”同步推进。简政放权不是“甩包袱”,放下的是责任和压力,人、财、物相关配套要跟得上。上级政府要对拟下放的事项做好前期工作,缩短甚至消灭其“阵痛期”。其一,给予基层单位充足编制,组织专业化考试选拔基层专业人才,严把入口关;其二,开展学习活动和业务培训,及时将新政策、新理念、新办法传达到位;其三,不定期开展业务能力考核和抽查,激发学习动力。

(二)搭建开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2017年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行行政审批中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享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上半年起,公安部、工商总局、中央编办、民政部向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提供行政审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4类基本信息。我省应该加快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证照趋同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并联服务,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推进许可提速,实行电子证照。为进一步做好“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服务工作,提高许可速度,可在多家行政审批单位上线电子证照系统。目前,湖北食品药品行政许可开始实施电子证书,浙江已经开展食品药品审批试点工作,同时为方便企业网上办理业务,应实行电子印章合法化。

    (四)强化问责机制,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健全对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质量和优化服务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提供优质服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引入民主党派监督机制,专项加强对办事大厅等重点问题环节的监管,着力对能办不办、拖着不办等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创造条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形成监督合力,共同维护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