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职能转型  优化龙江营商环境
日期:2018-07-01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整顿作风,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有些问题仍是阻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仍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缺乏稳定性。个别政策由于新情况出现而作为临时性对策,是应激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既无法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也降低了政策的可信度,同时也容易导致官员以权谋私,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乱象。

    二是制度成本仍较高。当前,通过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但企业税费负担较重、融资成本较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制度是这些成本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隐性化收费现象,政府直接收费虽然减少了,但企业要达到相应条件仍需向一些机构支付相关费用,如企业生产建设中的各种许可、评估与评价等。

    三是涉企收费负担重。政府性基金种类多,黑龙江政府性基金20项,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但大中小型企业负担程度不同,中型企业负担最重,既没有大型企业的谈判权也难以享受到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基本足额交纳各项基金。代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涉及行政审批前置、市场监管和准入等具有强制性垄断性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收费减少力度不够大。

    四是工作作风需改善。没有真正从“管控”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特别是基层单位属于“神经末梢”,容易出现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不到位、不充分等现象。依然存在观念陈旧,学习积极性不强,自我要求不高等问题,导致办事推诿、拖沓,行政审批效率较低,吃、拿、卡、要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对我省营商环境起到非常消极的影响。

如何切实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是我们应该持续深入思考的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为企业松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造“五个好作风”是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建议:

    (一)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府机构服务能力,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手续,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探索工商注册和商务审批一表申报、“一章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明晰投资醒目审批涉及的权利清单、收费清单和责任清单,简化各阶段、各环节的运行流程,促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尝试探索行政三分制改革,通过打破机构设置的条块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优化公共服务。从2008年开始深圳就启动了以“行政三分制”为重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即“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提升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除涉及国家重大安全事项,制定和修改与企业投资相关的重大政策,应积极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出现中短期内政策的颠覆性变化,保持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对于多头管理的行业,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及时出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或指南手册。进一步增强涉企收费的透明度,使企业与政府交易成本最小化,减少涉企审批事项的人力与时间耗费。推进涉企收费清单制,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按性质分门别类向社会公开,不在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企业有权拒付。

    (三)搭建开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政府制度、政策发布平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政府政策与制度发布平台,使企业更方便地掌握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减少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动非保密信息的共享,使让企业提供自证材料的过程在信息共享中解决。

    (四)增强看齐意识,敢于攻坚啃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践行“五个好作风”,争做“三个好把式”。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下大力气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从履行岗位责任抓起,从小事小节改起,突出问题导向,再造工作流程。提高能力素质、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激发内生动力,做到善作为、敢担当、懂全局、精本行,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工作上的领头人,逐渐形成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敢闯新路的新风正气。

    (五)强化问责机制,发挥监督作用。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进一步深化主体责任工作,以强有力问责推动责任落实。重点围绕定责、明责、查责、追责等关键环节,健全可落实、易操作、好考核、能复制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权责对等、责任清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闭合责任链条。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作用,建立监督约束长效机制,加强对破坏发展环境问题较多的系统和单位的监督管理。打造一支攻坚克难、新风气正的政府服务队伍,营造亲、清和谐的政商关系,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为龙江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