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解哈尔滨市交通拥堵的意见建议
日期:2018-06-30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省军区副司令员 孙会兵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哈尔滨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突出出来,《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哈尔滨位列中国“堵城”排行榜第三名。据统计,截至201821日,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0万台,其中小型车保有量达到150万台,近3年来增长了20%,在城市化不断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城市汽车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高速增长,目前哈尔滨市每天新车落户约700-800台,可以说,缓解哈尔滨市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提出此意见建议。

一、关于疏通“行”的问题

1.推动建立公职人员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制度。哈尔滨市人口数量约1063万人,其中市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人口约588万,公职人员按5%计算的话约30万人,按照80%有私家车计算的话,大约每天有25万辆小轿车奔跑在市区的主干路上,直接给市内交通带来一定压力。无论从时间、经济,还是从安全、环保等角度看,与自驾车上下班相比较,乘坐通勤车、地铁或公交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该鼓励选择。为此,建议省里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鼓励各单位建立公职人员工作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制度规范,比如1公里内步行,3公里以上乘坐公交,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通勤车,没有条件的通过调整作息、发放补助、建立“公交日”等方式进行,让哈尔滨市区公职人员成为乘坐公交、绿色环保、缓解交通拥堵的带头人、先锋队。

2.加快发展城市公交。据哈尔滨城市人口的移动数据显示,每天出行1091.5万人次,其中乘坐公交车170万人次、出租车40万人次、地铁27万人次,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只有35%,几乎占三分之二的市民开车出行。哈尔滨市民公交出行比例约占15.5%左右,离国际大中城市的40%-80%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建议加大常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使哈尔滨市公交车的数量、质量和场站设施等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尽快建立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公交网络;要给城市公交充分的“路权”,在上下班等特定时段,车站、医院、学校、商圈等特殊地段对社会车辆限行,为公共交通开辟通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通过加强车辆品质、延长服务时间、增加班次等等,让市民感到乘坐公交快捷而相对舒适,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二、关于缓解“停”的问题

哈尔滨市区车辆“无处可停、随处乱停”的现象比较普遍,停的乱必然给行的通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建议加强停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停车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在人口密集等重点区域设置停车场智能导航系统或安装LED停车管理屏,实时显示附近停车场具体位置、现有泊位等信息,实现停车场点预先提示和引导,让驾驶员一目了然,方便车辆及时找到合适的停车场地,最大发挥现有停车场所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建议增加设置停车场,在一些具备条件且确有停车需求的道路两侧,合理设置停车区域,缓解停车压力,最大限度解决“乱停乱放”和“乱贴乱罚”等问题。

三、关于动态“管”的问题

目前看,我市在交通管理上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滞后,“一堵为上”“一罚了之”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所谓硬件不足软件补,城市形象的提升、交通秩序的改善与人的素质密不可分,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些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素质不高、行为不端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教育预防为主、惩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也要从具体行为上规范,教育管理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

1.建立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议由交警宣传、广电、文化、通讯、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常态的宣传教育,定期深入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张贴交通法规宣传画等活动;社区要设立交通法规橱窗和宣传栏,张贴交通法律法规等宣传标语,定期抄报社区违规违章行为;学校要邀请辖区优秀民警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交通法规进课堂和针对性互动活动,让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同时,政府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扩大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养成良好的道路通行习惯。

2.完善健全违反交规的具体措施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方法,对全市进行全方位的、全天候的监管,既利用“法眼”让违规违章的人员无处藏身,又通过严惩倒逼大家自觉遵守交规。此外,要严把驾驶员的源头关口,有关部门要全面加强驾校、培训班和教练员队伍的管理,严把驾驶员考试关和发证关,确保每名交通参与者真正具备基本素质和技能后才能参与到交通活动中,最大限度让“新手上路”不再成为“马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