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扩大优质安全食品供给的几点建议
日期:2017-09-21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绿色有机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省绿色有机食品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优势和基础,加快发展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既能拉动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对推动我省“健康龙江行动”的深入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是我省经济发展史上一次精彩的创造。历经20多个春秋,我省绿色有机食品已由当初的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截止2016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实物总量、总产值和绿色有机认证主体数量、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均实现较大提升,全省初步构建了绿色粮食、畜禽、食用菌、蔬菜、山特等多个产品系列和深加工体系。全省有15个绿色有机食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近200个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绿色产品遍布全国、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有机食品是全省发展最快的产业,但同我省自身发展潜力和部分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和影响着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是部分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还有些企业仍然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能力弱。二是随着绿色有机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精深加工比例不高,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短,特别是以粮、油为资源的初级加工仍占较大比重,功能型高端型产品发展不足,市场竞争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强,许多产品生产者虽然都有打造品牌的愿望,但缺少整合协作的意识,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品牌缺乏规模效益。五是营销渠道建设有待加强,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特别是本地电商平台建设滞后,导致从批发到零售的价差和本地税源大量流失。

二、加快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战略部署,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到供给,把增加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现就加快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目前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但还有许多地区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指导,以市县为单位,以地市政府为主导,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根据科学配置、区域规模发展的原则,围绕优势资源,打破区域和产业界限,合理调整布局,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加强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完善农资供应的保障和信息服务体系,搭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平台,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打造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牵动能力强的一流产业园区。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保持适当的资金投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开发的投入比重,确保财政对绿色有机食品开发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增长的幅度。有条件的市地应设立绿色有机农业生产风险基金,提高生产者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列入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流转、生态补偿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有绿色机产品认证补贴制度,对绿色有机产品标识持有者给予一定的产品认证补贴,对处于转换期的有机产品生产实行定额补贴。对贫困地区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的税收予以优惠。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加大对有机农业开发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专项有机农业科技贷款,对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主体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

()进一步提升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龙头企业赋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要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要扶持重点龙头,引导培育绿色加工产业不断向优势产区聚集,引导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发挥其资本、技术和营销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优势企业加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行列,壮大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群体。加强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性、持续性和辐射带动性强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产品。

()进一步强化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建设。积极引导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对“三品一标”品牌创建实施奖补政策,激励带动一批企业创建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在绿色有机品牌创建中深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产品的文化底蕴,提高品牌的文化品位。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本地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通过收购、授权连锁经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形成同行同业同品质的优化组合,实现同一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品质,增强整体竞争优势。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性宣传,促进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培育市场。围绕现有绿色有机品牌,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播发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广告,增加市场认知度,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在域外市场的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绿色有机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要通过多种途径使更多的企业进驻全省“三品一标”质量追溯平台,健全追溯数据录入、监管信息综合统计、追溯码生成、终端查询等功能,实现为消费者提供系统完备、查询便捷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可视监控系统,直观地宣传产品的生产环境和生长过程,使消费者通过PC端或APP客户端实时查看生产作业和作物生长情况,提高生产环节透明度,提升追溯可信度。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突出农委、绿办、质监系统的作用,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电商监管体系建设,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检疫流程,提升监管机构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加大绿色有机食品电子商务销售力度。要大力引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和绿色食品销售人才,打造高效人才队伍。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企业通过B2BB2CC2CO2O等模式在我省打造更多的销售平台,加速企业之间、企业与买家之间、买家与买家之间的交易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力争实现多线程驱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省内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分区域、分层次的吸引电子商务巨头落户,实现借势发展。要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创新宣传推介模式,通过高端媒体,融合地域文化、时尚理念,进行科学宣传推介,促进我省绿色有机食品电子商务发展。

()进一步延伸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链条。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规划,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积极推动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加强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研发跃进。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深加工力度,探索发展新型营养食品生产,坚持传统与时尚并重,在深入开发地域民俗性特色食品的同时,积极引进建设速冻食品、即食食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加工项目,提高食品产业层次,延长产品制造链条,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终端食品供应集散基地,进而将更多的增加值和效益留在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