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县域精准扶贫问卷调查》 分析和对策建议
日期:2016-09-18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  

  

为建言推动黑龙江省的脱贫攻坚工作,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制定了《关于“我省县域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于今年7月15日至18日,赴延寿等四个县、16个自然村开展随机性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五个专题十七个选择题和一项开放题。累计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一、问卷调查情况汇总

1、种植业仍是主要收入来源,衣食住行、医疗支出和人情往来支出较大。在所有被访者中,2015年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到3500元之间,有41.7%的被访者认为种植业仍是主要经济来源,其余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26.7%、政府救助20%、子女援助18.3%、养殖业11.7%;在所有被访者中,2015年家庭总支出在5000到20000元之间,有80%的被访者认为衣食住行是主要支出,其余支出为——医疗76.7%、人情往来66.7%、种养殖支出40%、教育支出35%、通讯支出23%,其他10%。

2、因病致贫和收入单一仍是主要致贫原因。在所有被访者中,有65%的被访者认为因病致贫是主要致贫原因,51.7%的被访者选择收入单一,其余原因依次为——因学致贫28.3%、丧失劳动力23.3%、无劳动技能、因灾致贫和因婚致贫均为13.3%。

3、医疗救助、产业帮扶和社会保障较为普遍,其他扶贫方式略显不足。在所有被访者中,有68.3%的被访者得到不同类型的帮扶,有31.7%的被访者尚未得到帮扶。在得到帮扶的被访者中,得到医疗救助的占51.2%、产业帮扶的占31.7%、社会保障的占26.8%,教育补助的占12.2%,各有2人次获得异地搬迁和就业扶贫。

4、绝大多数被访者知晓“脱贫攻坚”,极少数被访者信心不足。在所有被访者中,有93.3%的被访者知道国家和我省在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4人不知道),88.3%的被访者认为现有的扶贫政策有效、方式方法科学,可确保他们在2019年脱贫(7人觉得无效),96.7%的被访者对2019年实现脱贫抱有信心(2人没信心)。

5、因病致贫和收入单一是被访者未来最担心的返贫因素。在所有被访者中,有68.3%认为疾病是未来可能造成的返贫原因,其余的担心分别为——收入单一56.7%、丧失劳动力31.7%、因灾致贫26.7%、因学致贫23.3%、无劳动技能16.7%、因婚致贫6.7%。

6、期待政府扶贫力度加大是多数被访者的内心期盼。在开放题中,绝大多数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表示感激,有46.7%的被访者期待获得更多的政府帮扶,有30%的被访者期待更好的政策尽快实施,有6.7%的被访者认为现有的政策应尽快落地。

二、几点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一是政策制定科学,宣传广度略显不足。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扶贫计划,与被访者反映出致贫原因总体上是一致的,政策制定切入实际。但仍有6.7%的被访者对此事毫不知情,易产生遗漏或脱贫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二是政策落实有效,但被访者信心不足。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扶贫任务,在落实的质量和效果上,得到了被访者的普遍认可。但仍有11.6%的被访者认为现有的扶贫方式无法确保其在2019年实现脱贫,有3%的被访者对2019年实现脱贫不抱有信心。三是扶贫方式多样,但未实现全面覆盖。贫困户在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得到的帮扶较多,但收入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重帮扶、轻验收”的现象不容忽视。此外,扶贫的范围没有实现全覆盖,问卷显示,仍有31.7%的被访者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帮扶。四是针对个别现象,亟待社会力量参与。在被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长期卧床病患致贫,需要依靠政府政策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很多家庭也因教育问题导致贫困。要集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形成合力。五是针对产业扶贫,定期监督检查不够。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很多村镇得到了产业扶贫,但是有些产业是否管用、有效,能否起到真正带动作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权、责、利”三位一体的考核。六是针对返贫现象,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调查中,贫困户对返贫现象尤为担心,这也严重影响了全面脱贫任务的落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式、调整力度,确保全面脱贫。七是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素质亟待加强。从开放题来看,大多数农民最期待的仍是政策,除重病患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外,极少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存有“有想法、没办法、等政策”现象,提高农民素质仍不容忽视。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以下七方面内容不容忽视。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在扶贫主体上,不要以单纯的完成任务去抓落实,要将扶贫任务和能否完成“十三五”及更为长远的工作目标、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为龙江振兴提供支撑结合起来,要强化工作韧性和干劲,注重扶贫的持续性;在扶贫客体上,要提高贫困户的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素质。通过主体积极努力、客体高效配合,优质高效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二是精准实施,闲置资源配置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在扶贫方式上,尽量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尽量将扶贫方式从普惠型“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方式不在多,关键要管用”,要结合致贫原因,提升扶贫方式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将农村闲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各种扶贫做好前提保障。

三是抱团发展,壮大合作组织的思路仍不容忽视。要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在扶贫攻坚上的促动、带动、拉动作用,让贫困户在当地的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并给予合作组织相应的政策扶持。

四是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的思路仍不容忽视。“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不仅和“一村一品”的脱贫产业体系,也和当地的龙头企业有很大关系,在促进这些产业经营主体由“食品加工”向“食品制造”转变的同时,可考虑给予这些产业经营主体相应政策支持,鼓励其吸纳贫困户参与就业、吸收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

五是突出效果,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仍不容忽视。针对新建产业扶贫项目,要注重实效,确保项目精准落地的同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保障项目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形成合力,鼓励社会参与的做法仍不容忽视。相比其他省份,我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任务呈现出“方向分散、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的特征,因此要鼓励并组织省内的国有、外资、民营等各型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采用体验生活、拓展训练等方式走进贫困村,进行高覆盖、有主体、有层次的扶贫。

七是强化监管,提高信息管理的做法仍不容忽视。在针对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的同时,要开展信息反馈、动态评估、科学回访等信息的管理,提升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