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需人才和智慧的涌流
日期:2016-06-27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东北地区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省人才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能否引进留住盘活用好人才和充分调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是实现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省人才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人才作用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科技人才的优势没有充分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都不高,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没有培育成支柱产业。二是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作用发挥不充分。具有战略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人才明显不足。三是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能人才比较充足,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级技能人才非常紧缺,有的行业存在着技能人才断层危机。四政策衔接上有缺口,缺少实施细则。目前国家及省里出台的政策很多,但缺少一些细则和解释,集成效果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研机构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梗阻。五是科研院所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实际工作中,科研院所人才流失严重,老人留不住,急需人才和一线人才又进不来,成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短板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才在我省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发挥过重大作用,作出过历史性贡献。60多年来,我省不仅自身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今天老工业基地要再创辉煌,同样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中坚作用。为此,建议:

一、坚持人才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

振兴老工业基地,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我们面对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我省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就不能再延续传统的体制、传统的产业,不能再用老的模式循规蹈矩地去调整改造,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培育新型产业作为我们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推动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建立新型产业基地,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现有的产业结构能够做到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污染小、消耗少。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需要大批人才,既需要科技人才,也需要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我们要坚持这三支队伍一起抓,这三类人才一起加快培养。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人才茁壮成长,依靠人才,依靠他们的智慧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在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要紧紧抓住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这三个环节。首先要把现有人才用好,发挥其作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骨干力量,推动我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力量还是现有人才,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其次要大力吸引海内外人才到龙江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吸引人才,并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环境是生产力,不仅全社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各单位也要创造自己小气候。我们要积极实施好人才战略,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关键是要靠改革,改革旧体制,创造新机制。在人才培养造就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新路子。要从改革入手,无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围绕实施人才战略进行改革,创新体制,改革分配制度,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中共省委省政府着眼于破解制约龙江发展的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在准确分析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全面把握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弯道超车”、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当前,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必须以人才资源为支撑,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即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具备应用科学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经济基地伟大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占多数的历史,使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入我国已有三四十年,但多数企业管理者仍未改变观念,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未树立全局性的人才管理与开发的理念。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过分关注企业领导者,忽视员工的个人需求,不利于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开发,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更无从谈起。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未被确立。对于老工业基地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报酬系统处于静态管理形式,按年限提级,与工作业绩关系不大,考核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企业要改变过去绩效考核形式化的状况,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员工发展的动力,真正成为企业对员工提拔、奖励的依据,更成为企业制定报酬的参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老工业基地特有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

五、建议实施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

建议国家在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时,比较支持新疆、西藏的做法,设立东北项目,尽可能采取专项支持的方式,在人才评选、人才选派、人才引进方面对东北地区给予倾斜,适当增加分配名额和保障经费。加大选派专家服务团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力度,将黑龙江纳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博士后服务团等人才计划支持范围。

六、建议国家出台指导性意见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央企、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东北地区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比照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地给予东北特殊政策扶持,优先在老工业基地布局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组建一批国家重点高校院所和企业与地方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设立扶持东北人才引进的专项基金,在哈尔滨、大庆等地开展人才引进改革试点。

七、培育一批引领创新创业发展的企业家

建议组织我省的企业家到知名跨国公司、国外高水平大学等机构培训,培育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改革完善东北地区省属国企负责人考核制度,针对不同行业分类指导,加大技术创新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比重,选择若干个国有企业开展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视作经营利润的考核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国有企业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的实施办法。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率先实施职业经理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