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着力点
日期:2016-06-27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省政协常委、绥化市政协主席  邱奎忠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形式是“调结构、转方式”。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工作着力点。

一、大力发展畜牧业对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意义重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立足省情农情的战略选择。我省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有大面积的草原;畜禽品种较多,而且有养殖传统;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特别是玉米产量和桔杆量巨大。这些都是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另外,畜牧业受耕地、水资源约束也相对较小,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畜牧业是中轴产业,发展畜牧业可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有利于种植、畜牧、加工良性循环。从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看,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大的畜牧业,是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之路。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比重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更高。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满足人们现代消费需求的根本要求。解决温饱靠粮食,构建小康靠畜牧。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不仅需要口粮,还需要肉、蛋、奶、果、蔬、水产品等,需要从动物身上获取丰富的营养物质,“吃好”、“吃的营养”、“吃出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畜产品供给已经成为调整膳食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的重要途径。畜牧产业关联食品、饲料、毛纺等行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既可以给农民带来养殖收入,又可以促进种植业转化增值,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它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其稳步增长,才能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和脱贫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畜牧业的工作重点

把畜牧业打造成为我省现代化农业的骨干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按照稳中求快、快中求大、大中求强的工作节奏,不断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根据目前全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要加快升级跨越发展,建议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应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这既是我省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工作切入点。要按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则,积极谋划兴建一批现代化大型养殖园区,充分发挥它们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畜牧业的整体规模。同时,还要发展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发挥合作社在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要切实提高畜牧业的标准化水平,逐步建立符合我省畜牧业发展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畜禽养殖标准体系。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从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入手,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力争我省各类养殖园区都能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应着力培育畜牧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不仅能够延长产业链、提升增值空间,而且能够使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规避市场风险。一方面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机制运行,培育壮大一批畜牧业加工企业。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省投资或参股,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构建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梯次增值的产业格局。特别要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全面提升我省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

(三)应要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努力促进畜牧业创新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畜牧业的根本出路也在科技。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理念,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要抢占畜禽育种的制高点,加强对畜禽和牧草品种的研究,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畜禽和牧草品种,加快畜牧业良种化进程。要提高畜牧科技转化率,加大畜禽良种、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和疫病防控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广力度,确保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进场入户。要加强畜牧科研队伍建设。没有一批技术团队作支撑,畜牧业做大了也做不强。各市地畜牧部门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配合、齐抓共建的畜牧科技创新格局。

(四)应着力抓好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畜牧业发展基础。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除了要开展优质牧草种植之外,要围绕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搞好其它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我省玉米产量很大,粮食库存积压主要是玉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发展饲料加工业来实现玉米就地消化,这不仅有助于“去库存”,而且能降低饲料粮成本实现“降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达国家的畜产品产区多数是与玉米产区融为一体的,通过玉米带与养殖带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就地转化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广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饼粕等非常规饲料,多途径增加饲料来源。要积极扶持饲料企业发展壮大,挖掘饲料科技潜力,加大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研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促进饲料产品更新换代。

(五)应着力构建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促进畜牧业由养的好向销的好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巩固和完善畜产品集贸市场的同时,在畜产品较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区域性的养、加、销一体化经营。要积极扶持畜牧业大型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大型物流园区联合,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期货贸易、互联网+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要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要通过开展畜产品展示博览、品牌推介、广告宣传等活动,不断扩大我省畜产品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六)应着力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走生态循环发展之路。畜禽养殖粪污已成为影响畜牧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各市地畜牧、环保等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认真研究制定畜牧业减排和治污计划,明确减排和治污重点,依法依规搞好养殖单位粪污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并通过积极推广清洁养殖、绿色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粪污产生量,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要通过积极推进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畜牧业,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各市地党委和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精心组织,为振兴畜牧业提供有力保障。

(一)应加强对发展畜牧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都应成立畜牧产业推进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履行好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工作推进、项目跟踪服务等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项目推进、产业主要指标等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评定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应建立畜牧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要发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急功近利、抓抓停停”的思想,做好长远规划,搞好战略布局,连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形成抓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在搞好与国家对口部门协调对接,争取更多惠牧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省和市、县三级政府都要制定和出台本地鼓励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要放在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发展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品种改良、技术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饲草饲料及秸秆开发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搞好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尤其要降低金融部门对养殖场(户)得信贷资金门槛,并拓宽畜牧业筹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金融保险、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尽快解决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应确保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是畜牧业的生命线,疫病防控是畜牧业的安全线。必须始终保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深入持久地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疫病防控的各个环节入手,着力构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科学防控水平和依法防控能力,力争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